每次到瑶里,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;而每到瑶里,定会带回一些浮梁茶,回家冲茶品啜,顿有醍醐灌顶之感。
浮梁茶历史悠久,远近闻名。自古有不少赞誉浮梁茶的名诗,唐代白居易留下了“商人重利轻离别,前月浮梁买茶去”的千古名句,元代更有“神农未尝浮梁茶,百草不敢先开花”的绝妙诗句,浮梁茶千古扬名,浮梁也赢得了“茶之乡”的美誉。而瑶里,又是浮梁茶的故乡,承延了千年浮梁茶的源脉,尤其是产自瑶里的高山深处的崖玉茶,更为人们所喜爱。
每逢春播农耕时节,我都会驱车前往瑶里游玩,沿途一片片的茶园,似一望无垠的绿色海洋在春风中涌动,空气中标荡着茶香。而离瑶里越近,醉人的茶香也越来越浓。抵达瑶里后,我们直奔汪胡海拔1300多米的仰天台。站在此外,我们无法抑制内心深处蹦出的一阵阵惊叹:这里,云雾缭绕,潺潺涧水顺着山体欢快地流淌;林间的鸟儿舞动着轻盈的翅膀,在时紧时缓地吟唱;漫山一陇陇、一簇簇的茶园,间或伴着一块干净的山石,偎依在树林丛间;清晨还未散尽的水珠衬夹着茶香,一切自然而又相映成趣。这里是崖玉茶的主产地。清新的空气、浓郁的茶香,我们身临其境,都默默无语,为大自然恩赐给瑶里的“尤物”——崖玉茶而惊异,而感动。小心翼翼,屏住呼吸,生怕一丝丝声音会冲淡崖玉茶醉人的芳香。在这神奇的高山深处,一群小姑娘在茶园穿行,正埋头采撷春茶嫩叶,不知不觉中,身上已披上一层淡淡的水雾,但她无暇顾及。她们那优雅的手势,熟练的采摘动作像在茶园弹奏出一串采茶的动人音符,演着“崖玉茶”令人沉醉神韵。经采茶姑娘们介绍,我们得知,长在仰台上茶的嫩叶是崖玉茶的原料,采摘嫩叶,是制茶的开始的一步,嫩叶带回家,要用小灶火,手工经揉细搓,精心烘焙,不能有一丁马虎。听完小姑娘们的话,平时只爱品茶,对制茶复杂程序知之甚少的我,不禁对这淳朴、勤劳的茶农们又新添了一份敬意。
崖玉茶从摘撷嫩叶到制作成功,没有械操的痕迹,全是靠茶农的双手制作成的。传统的制茶工艺,产生出原汁、美和甘醇的茶。我想,这可能是浮梁茶在史上支撑过“浮梁歙州,万国来求”的空前况,而今崖玉茶又盛名远播的原因之一吧!
瑶里山水美,
瑶里人情浓,
瑶里崖玉漂万里。